猪八戒网 旗下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现代标志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20日 10时09分    查看次数:647

中国传统色彩的历史文化意蕴 中国的传统文化铸造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文化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色彩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启蒙、融合、成长与发展,它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精神品格的外化,其内核是色彩的民族文化属性,即“五色观”。

所谓五色,即指相对于阴阳五行的赤、青、黄、白、黑五种单色,五色配五行和五个方位。五种色彩象征自然要素,即以红象征火,以黄色象征金,以青绿色象征水,以白色象征土,以黑色象征木。另外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五色观在古代思想浸染下蕴涵着鲜明的哲学思想,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世代传承完善,实现色彩由原始自发的象征向色彩自觉的精神象征性的转变,这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重要特征。

1.png

在我们对中国的色彩审美史作一个简单的巡视比较后发现色彩的功能性往往与中国的朝代以及其推崇的思想有特定的联系,每个朝代的礼制色彩规范都不尽相同并且随统治者的喜好而嬗变,而且将礼制色彩偏好物化到同时代的造物设计之中。如《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秦灭六国,“色尚黑”,后长期以黄色为最贵重,象征中央;五色对应五方被视为“正色”。

从汉代起排列,历代的五行之德一一对比,每个朝代都有自己偏好的色彩之德:汉(火红)、魏(土黄)、晋(金白)、隋(水黑)、唐(木青)、宋(火红)、元(土黄)、明(火红)、清(水黑)、民国(木青)、今代(火红)。几千年的崇尚礼制的封建社会从“仁”的角度出发把远古色彩以“礼”的方式加以规范和强调,并不断第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底层次色彩美感认识向皋城次色彩功能审美认识的发展。

五色除了“礼”制所需要被定为正色的政治功能性外,象征着尊贵和权威的五色还是最基本的颜色,任何其他颜色相混合都不可能得到五色,然而五色相混合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明代永乐年间在北京建造的五色土——现北京中山公园内的社稷坛,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而古老的平面色彩图。其最上层15.8米见方,铺垫着对应着阴阳五行的五种颜色土壤:青、赤、黄、白、黑。

它的组合呈现符合当今的色彩构成科学原理,其中赤、黄、青是无法替代的三原色(红、黄、蓝),并有无彩色系的白、黑两色,而以三原色或黑、白互相混合,或以五色作不同比例、方式的混合,可调配出与色彩世界相近的物体色。由此看来,“五色”理论揭示的色彩构成规律,要比西方色彩理论早三千年之久。

说起现代标志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远不止几行文字可以形容清楚,更多的传承需要我们在平常进行挖掘。